澳元價格預測:尋找0.6600
|- 澳元/美元未能突破0.6570區域,或兩周高點。
- 美元重新獲得上漲勢頭,顯著上升,受到數據和收益率的支持。
- 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在7月份表現強勁。
澳大利亞元(AUD)在週四部分回吐了週內的反彈,導致澳元/美元放棄了接近0.6570的新兩周高點的初步上漲,隨後在美元(USD)顯著反彈後重新關注下行。
澳大利亞:通脹降溫,活動回暖
第二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2.1%,而6月份的月度CPI指標為1.9%——仍在放緩,但速度緩慢。在活動方面,7月份傳來了好消息:製造業PMI反彈至51.6,服務業PMI上升至53.8,6月份零售銷售增長1.2%。
貿易數據也令人印象深刻,6月份盈餘從僅1.604億澳元擴大至53.65億澳元。
在這一系列積極數據中,7月份的勞動力市場報告顯示,失業率降至4.2%,就業變化增加了24.5K人,參與率保持在67%。
澳儲行:傾向於寬鬆,但不急於行動
本週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將官方現金利率(OCR)下調25個基點至3.60%,符合預期,並將2026年年末利率預測從3.2%下調至2.9%。
在該行的聲明中,2025年的增長預期從2.1%下調至1.7%,反映出全球經濟逆風,而2025年末的失業率和修正後的CPI預測則保持不變,分別為4.3%和2.6%。
在新聞發布會上,行長米歇爾·布洛克(Michele Bullock)駁斥了半個百分點的降息想法,並強調政策將保持"數據驅動,而非單一數據點驅動",進一步的寬鬆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疲軟和價格的降溫。
中國:依然是零散的背景
中國——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仍然呈現出混合的局面: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2%,工業生產增長7%,但零售銷售未能達到5%的目標。中國人民銀行(PBoC)上個月將1年期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在3.00%和3.50%不變。
7月份的官方PMI有所下滑(製造業49.3,非製造業50.1),財新指數也顯示了類似的情況。7月份貿易盈餘收窄至982.4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7.2%,進口增長4.1%。最後,CPI通脹環比上漲0.4%,但同比持平,突顯出根深蒂固的通縮壓力。
持倉:空頭仍在控制中
截至8月5日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投機者將淨空澳元頭寸增加至約83.6K份合約——這是自2024年4月以來的最大水平,未平倉合約攀升至近164K份合約的八周高點。
技術面
阻力位首先出現在0.6625,即7月24日的2025年高點,隨後是2024年11月的高點0.6687(11月7日)。突破該水平將使0.7000的門檻重新成為焦點。
在下行方面,支撐位位於0.6418(8月1日),在20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0.6387之前,跌破該水平將暴露出6月23日的低點0.6372。
相對強弱指數(RSI)已降至約46,表明下行動能增加,而平均方向指數(ADX)約為15,表明市場疲軟且無趨勢。
短期展望
目前,澳元在0.6400和0.6600之間被困,等待催化劑——無論是更強的中國數據、美聯儲立場的變化,還是澳儲行的語氣變化——以突破這一区間。
就業常見問題(FAQ)
勞動力市場狀況是評估經濟健康狀況的關鍵因素,因此也是貨幣估值的關鍵驅動因素。高就業率或低失業率對消費支出和經濟增長有積極影響,從而提高當地貨幣的價值。此外,一個非常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填補空缺職位的工人短缺——也會對通貨膨脹水平產生影響,從而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因為低勞動力供給和高需求導致更高的工資。
一個經濟體的薪資增長速度對政策製定者來說至關重要。高工資增長意味著家庭有更多的錢可以花,這通常會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與能源價格等波動性更大的通脹來源不同,工資增長被視為潛在和持續通脹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工資增長不太可能逆轉。世界各國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都密切關註工資增長數據。
各央行對勞動力市場狀況的重視程度取決於其目標。一些央行除了控製通脹水平外,還明確有與勞動力市場相關的任務。例如,美聯儲(Fed)肩負著促進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的雙重使命。與此同時,歐洲中央銀行(ECB)的唯一任務是控製通貨膨脹。不過,不管他們有什麽任務,勞動力市場狀況對決策者來說都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而且與通脹有直接關系。
本頁上的資訊包含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陳述。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全面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此資訊不存在錯誤、錯誤或重大誤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訊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全部或部分投資的損失,以及精神上的困擾。與投資有關的所有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貴方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