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美元價格預測:在美國CPI公佈前謹慎情緒占主導
|- 歐元/美元在1.1600關口上方交替漲跌。
- 美元在美國通脹數據公布前取得不錯的漲幅。
- 市場應將注意力轉向美國CPI和初值PMI。
歐元/美元在週三的漲幅上難以繼續,週四短暫突破關鍵的1.1600關口後停滯不前。此舉延續了從近期多日低點的反彈,儘管美元(USD)持續走強,美國和德國的收益率也有所上升。
與此同時,美元再次找到了支撐,逐漸逼近其週內高點。美元指數(DXY)接近99.00,受益於較為平靜的交易情緒、一些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政府停擺的持續僵局。
華盛頓僵局持續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又一天,幾乎沒有突破的跡象。立法者仍處於僵局,儘管參議院定於10月28日重新召開進行投票,但很少有人期待不同的結果。
目前已進入第23天,這已是美國歷史上第二長的停擺。如果延續到11月5日(第36天),將創下新紀錄。
政府每停擺一天,經濟壓力就增加:數十萬聯邦工作人員未能領取工資,公共服務受到干擾,商業信心開始動搖。停擺時間越長,對就業和GDP增長的風險就越大,而這兩者已經面臨壓力。
貿易緊張局勢略有緩解
市場密切關注美中關係的發展。有傳言稱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可能在本月晚些時候在韓國會面,儘管關係依然脆弱。
北京收緊稀土出口限制的舉動重新點燃了緊張局勢,促使華盛頓做出強烈反應,包括特朗普的新關稅威脅。這一事態升級使得投資者重新關注貿易風險。
儘管如此,仍有小的外交跡象。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中國商務部表示溝通渠道仍然暢通,暗示雙方仍願意對話,並可能延長當前的休戰。
美聯儲保持靈活選項
美聯儲(Fed)看起來準備在10月29日的會議上再降25個基點。
最新的"點陣圖"顯得鴿派,預計到年底將再降約50個基點,隨後在2026年至2027年之間進行小幅調整。增長預測略微上調至1.6%,失業率保持在4.5%,通脹預測不變。
上次會議的紀要強化了美聯儲的靈活性,官員們準備在必要時再次採取行動,但沒有緊迫感。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指出,勞動力市場已經降溫,表示決策將"逐次會議"進行,因為央行在較弱的就業數據與持續的通脹之間進行權衡。
歐洲央行保持耐心
在大西洋彼岸,歐洲央行(ECB)在9月份的會議上也保持穩定,繼續其耐心、以數據為驅動的立場。官員們重申,通脹應逐步朝目標移動,預計核心通脹在2025年為2.4%,然後在2026年降至1.9%,在2027年降至1.8%。
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語氣平靜,表示政策"處於良好狀態",風險現在更加平衡。她強調,未來的任何調整將完全依賴於即將到來的數據。
會議記錄也反映了這一觀點:謹慎樂觀,政策制定者對歐元區的增長略顯樂觀,認為沒有進一步放鬆的理由。
市場目前預計到2026年底將降息約19個基點,進一步強化了歐洲央行寬鬆周期基本結束的印象。
技術分析
歐元/美元本週保持區間震盪的主題,投資者似乎在等待週五的PMI指標和美國通脹數據帶來新的方向線索。
向下看,失去10月的支撐位1.1542(10月9日、14日)可能會打開測試8月底部1.1391(8月1日)的機會,之前是重要的200日簡單移動均線(SMA)在1.1280,以及每週低點在1.1210(5月29日)。
相反,週高點在1.1728(10月17日)是首個阻力位,其次是10月的頂部在1.1778(10月1日)。從這裡的額外漲幅應瞄準2025年的高點1.1918(9月17日),在心理關口1.2000之前。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儘管高於關鍵的200日SMA,進一步的漲幅似乎在預期之中。
此外,動量指標傾向於進一步走弱:相對強弱指數(RSI)在44附近徘徊,暴露出額外的回撤,而平均方向指數(ADX)接近16,表明趨勢缺乏動力。
歐元/美元日線圖
等待契機
目前,歐元/美元仍在尋找移動的理由。美聯儲的鴿派意外、對美國資產的減弱需求、歐洲央行的穩健舉措,或貿易緊張局勢的顯著緩和都可能最終給歐元帶來期待已久的推動
德國經濟常見問題(FAQ)
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對歐元有著重要的影響。德國的經濟表現,國內生產總值,就業和通貨膨脹,可以極大地影響歐元的整體穩定性和信心。隨著德國經濟的走強,它可以提振歐元的價值,而如果歐元走弱,則相反。總體而言,德國經濟在塑造歐元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勢和形象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因此在該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在2009年至2012年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期間,德國在設立各種穩定基金以救助債務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危機之後,它在實施「財政契約」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這是一套更嚴格的規則,用於管理成員國的財政和懲罰「債務罪人」。德國是「金融穩定」文化的先鋒,德國經濟模式被歐元區其他成員國廣泛用作經濟增長的藍圖。
德國國債是德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像所有債券一樣,它們定期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即息票,然後在到期時支付貸款的全部價值,即本金。由於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國債被用作其他歐洲政府債券的基準。長期國債被視為一種堅實的、無風險的投資,因為它們得到了德國民族的充分信任和信用的支持。正因如此,它們被投資者視為安全港——在危機時期增值,而在繁榮時期下跌。
德國國債收益率衡量的是投資者持有德國國債預期的年回報率。和其他債券一樣,德國國債定期向持有者支付利息,稱為「息票」,然後是到期時債券的全部價值。雖然息票是固定的,但收益率會隨著債券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被認為更準確地反映了回報。國債價格下跌會提高票面利率占貸款的比例,從而導致收益率上升,反之亦然。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德國國債收益率與價格走勢相反。
德國央行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它在德國國內以及更廣泛地區的央行實施貨幣政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它的目標是價格穩定,或者保持低通脹和可預測。它負責確保德國支付系統的順利運行,並參與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德國央行向來以保守著稱,將對抗通脹置於經濟增長之上。它對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設置和政策產生了影響。
本頁上的資訊包含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陳述。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全面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此資訊不存在錯誤、錯誤或重大誤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訊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全部或部分投資的損失,以及精神上的困擾。與投資有關的所有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貴方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