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蓬勃發展的勞動力市場需要為變革做好準備 - 荷蘭國際集團
|隨著企業利潤的減少,歐元區的勞動力囤積奢侈即將結束。這意味著薪資成長將放緩,失業率將上升,我們也將看到更多的破產。一個糟糕的預測?我們實際上只是恢復正常。
歐元區經濟自 2022 年底以來一直在苦苦掙扎,但其勞動力市場一直在過熱。考慮到經濟兩年來幾乎沒有成長,失業率處於 6.4% 的歷史低點,這有點令人困惑。在「正常」時期,勞動力壓力永遠不會如此強烈。但我們現在正在恢復某種正常狀態。沒有失業率上升的停滯日子即將結束。
看看空置率。它們已經從歷史高點回落,但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報告稱勞動力短缺限制其成長的企業數量也在下降。這兩件事通常與經濟衰退同時發生。但是,儘管我們每個月都會得到疲軟的經濟數據,但歐元區目前的情況並非如此。
因此,我們認為我們正在開始向更正常的狀態過渡,明年將產生更明顯的影響,失業率將上升,薪資成長趨勢將明顯下降。原因如下…
奧肯定律顯示失業率上升,但空缺職位正在減少
趨勢是基於 2013 年第一季至 2019 年第四季期間生產力/平均工作時間的平均成長。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ING Research 計算
雖然生產力和平均工作時間緩慢的原因尚不明確,但這似乎發生在勞動力大量囤積的時期。企業擔心失去優秀工人,因此以較低的產量或較低的工作時間留住他們,以確保在勞動力市場過熱的情況下不必替換他們。在美國,有傳聞證據表明,企業發放留任獎金以留住員工。對歐洲來說,你可以說,目前更少的工作時間和更低的產量就像是實體留任獎金。
除此之外,自疫情爆發以來,公共部門大幅增加了支出,導致(半)公共部門的就業快速成長。該行業的就業人數現在比疫情前增加了約 7%,而私營部門的就業人數僅比 2019 年第四季的水平高出 3%。這加劇了私部門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考慮到(半)公共部門平均工作時間更少、生產力更低,這似乎透過組合效應導致了前面提到的趨勢中斷。
自 2019 年底以來,(半)公共部門就業成長遠超過私部門就業成長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ING Research 計算
強勁的利潤成長是近期勞動市場發展的關鍵
勞動力短缺異常加劇之際,正值高通膨環境導致利潤成長飆升。由於利潤成長本來就非常強勁,這使得企業能夠從利潤中吸收囤積勞動力的額外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囤積勞動力似乎是企業因通膨衝擊而「負擔得起」的奢侈行為。
隨著通膨正常化和經濟放緩,利潤成長再次面臨壓力。目前,企業總營業盈餘的成長已從 2023 年初的 10% 以上降至現在的不到 1%。這已經與同期較低的職缺率相吻合,但就業率仍然很高。人們仍然擔心勞動力供應不足,這也與持續且加速的人口變化有關,但由於利潤增長接近零,勞動力囤積的可承受性與 2022 年或 2023 年大不相同。
隨著通貨膨脹的正常化,利潤成長出現衰退,進一步增加薪資支出將更加痛苦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ING Research
會發生什麼事?
儘管利潤成長已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但薪資需求仍然很高。從不同國家來看,德國和荷蘭仍然以高工資需求脫穎而出,而其他國家似乎放緩得更快。從工會的角度來看,這種差異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荷蘭和德國的實質薪資成長尚未趕上通膨衝擊前的水準。
儘管如此,利潤成長已經迅速下降,而且工業公司(尤其是德國)發布了一系列負面新聞,問題是會發生什麼。企業會把這些收入計入利潤嗎?他們會裁員嗎?還是會協商降低薪資成長?
實質薪資成長仍在恢復到通膨衝擊前的水準
使用每位員工的名目薪資和季度季節性調整後的 HICP 資料計算得出。
來源:歐洲央行、ING 研究計算
我們的預期?以上皆是。工會可能會開始更加擔心可能的失業,因為實際工資成長正在接近或超過通膨衝擊前的水平。中國作為工業競爭對手的崛起以及有關歐洲競爭力減弱的更廣泛爭論也將成為工會和雇主考慮的因素。因此,薪資成長在明年應該會明顯放緩。另一個選擇是裁員和破產增加,儘管我們預計不會大幅成長。
同時,政府開始勒緊褲帶。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速度不同,對就業的影響也不同,但我們確實認為(半)公共部門的就業成長速度將因此承受壓力。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當前的勞動市場狀況並不是新常態。我們預計,隨著高通膨和利潤成長的結束,經濟將進入正常化時期。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一些經濟正常化正在發生。但我們預計,失業和破產的影響將在 2025 年變得更加明顯,失業率將因此略有上升。同樣,隨著實際工資成長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我們預計 2025 年薪資成長也將下降。
本頁上的資訊包含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陳述。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全面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此資訊不存在錯誤、錯誤或重大誤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訊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全部或部分投資的損失,以及精神上的困擾。與投資有關的所有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貴方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