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潛在經濟成長分析第二部分:勞動力成長 - 富國銀行


總結

  • 勞動力成長是經濟潛在成長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美國勞動力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均成長率為1.8%,大大高於過去十年的成長率。
  • 近期勞動力成長的強勁部分反映了移民帶來的人口強勁成長。外國出生的國民目前約佔勞動力的20%,他們在過去兩年的成長中佔了一半以上。勞動參與率(LFPR)從疫情引發的暴跌中回升,也支持了勞動力的成長。
  • 展望未來,勞動力似乎不太可能繼續以過去兩年那樣強勁的速度成長。儘管很難預測未來幾年的移民路徑——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政策選擇和經濟狀況將會影響移民流動——人口老化和近年來美國生育率的顯著下降意味著勞動力的「自然」成長率將會放緩。
  • 有一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推高LFPR。更多的遠距工作可以提高參與率,特別是有小孩的婦女,就像過去幾年所做的那樣。週期敏感產業的優勢往往是男性主導的,這可能會提高壯年男性的LFPR率。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勞動老化可能會拉低勞動參與率。
  • 總的來說,我們估計,在未來幾年裡,透過更多的移民和勞動力參與,更快的勞動力成長可能會使美國的潛在經濟成長率比過去十年中1.8%的潛在GDP成長率每年提高0.1-0.3個百分點。
  • 儘管如此,移民熱潮是否會持續,以及更高的參與率是否會實現,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潛在的GDP成長率略高於2%,而不是略低於2%,仍將遠低於20世紀下半葉盛行的3%趨勢成長率。

勞動成長:人口因素

正如我們在這個由五部分組成的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中所指出的,勞動力成長是一個經濟體潛在經濟成長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美國潛在經濟成長率的下降趨勢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力成長的減速,而勞動力成長本身就是人口成長放緩的結果。但近年來,勞動力成長強勁,在2022年和2023年平均每年增長1.8%。最近勞動力加速成長的部分原因只是反映了與疫情相關的急劇下降的反彈,但人口成長最近也有所加強。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估計,過去兩年裡,反映經濟潛在勞動力儲備的民間非機構人口每年增長約1%。最近的速度比2010年代的平均年增長率高出十分之一左右,與2020-2021年COVID-19大流行導致死亡率上升的時期相比,這一速度明顯加快。移民的急劇增加也刺激了2021年以來人口成長的加快,並提高了勞動力成長強勁可能使美國潛在經濟成長進入更高階段的可能性。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2022年和2023年的淨移民人數分別為270萬和330萬人,大約是2010年代年平均水準的三倍。這一飛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始於2022年的工作簽證數量的反彈。然而,持有工作或學生簽證以及合法永久居民的移民人口的淨增長與前十年相似。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最近移民激增的大部分來自「其他外國國民」(即沒有合法身分的人)。具體來說,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與2023年初公佈的先前估計相比,今年將有290萬人加入勞動力大軍,「其中大部分增長是由於預計的淨移民增加。」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另一項數據也顯示,近年來,外國出生的工人一直是勞動力成長的相當大的來源。勞工統計局的數據沒有區分合法進入美國的外國出生的人和無證移民,但在過去兩年中,外國出生的工人占美國勞動力增長的56%。

儘管過去兩年人口增長強勁,但勞工統計局和國會預算辦公室都預計,未來幾年人口增長將從最近高於趨勢的速度放緩。具體來說,這兩個機構都預測,2024年至2032年間,非機構平民人口(CNIP)的年增長率將低於1.0%。不包括傳統退休年齡(65歲以上)的個人,CNIP估計每年增長不到0.5%,這將標誌著與過去幾十年相比,潛在勞動力池的增長明顯放緩。適齡勞動人口將出現歷史緩慢成長的前景,是導致人們預期美國未來幾年經濟成長將低於二戰結束至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約3.5%的歷史平均水準的一個因素。

移民可能是影響美國人口成長前景的最重要因素。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人口的自然增長——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將放緩到2010年代登記速度的一半左右。然而,移民預計會減弱人口老化對整體人口成長的影響。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未來幾年淨移民數量將維持在高位,然後恢復到更符合近期歷史的速度。然而,這些估計值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策選擇都會影響移民率,因此移民速度難以預測。從更技術性的角度來看,對移民的估計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需要對未被發現進入美國的人數、在邊境遇到的人留在美國的比例以及個人臨時簽證逾期居留的比例做出假設。然而,美國人口老化以及自2007年以來生育率的急劇下降表明,對美國人口成長的「自然」貢獻明顯下降。這使得勞動力成長進入下行軌道,沒有外國出生人口或勞動參與率上升的抵消,這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話題。

不只是蛋糕的大小:勞動參與率

人口成長並不是決定工作時間對潛在GDP成長貢獻的唯一因素。勞動參與率(LFPR)對未來十年的經濟成長前景也至關重要。打個比方,這不僅關係到勞動年齡人口這塊蛋糕的大小,還關係到這塊蛋糕中有多少人在工作。 16歲及以上人口的平民LFPR在2000年達到高峰,此後斷斷續續地下降。這種下降可以部分歸因於過去25年的人口老化。隨著16歲以上人口中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黃金工作年齡,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LFPR會下降。

也許不足為奇的是,大多數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人口繼續老化,未來10年LFPR將進一步下降。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未來十年,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上升近3個百分點。隨著65歲以上的成年人參與勞動市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人口老化預計將成為總LFPR從目前的62.7%降至61.4%的關鍵因素。話雖如此,過去10年裡,LFPR總是出乎意料地走高。 CBO在2010年代後半期持續高估了LFPR的下降,過去幾年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未來十年,更高的LFPR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潛在GDP成長?

為了說明這個結果,我們創造了一個情景,在這個情景中,與CBO的預測相比,未來十年LFPR平均高出0.5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每年增長0.7%,而CBO的基線預測為每年0.6%,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勞動力對潛在GDP增長的貢獻大約比CBO的基線高0.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參與率相對於CBO的基準躍升0.5個百分點並非史無前例。國會預算辦公室2014年初發布的10年預測估計,2014-23年的勞動參與率平均為62.1%。現在根據手頭上的歷史數據回顧過去十年,勞動參與率平均為62.5%,比CBO的預測高出約45個基點。

未來幾年勞動參與率的上行風險

我們看到,未來幾年有一些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會支持勞動參與率,並有可能幫助它再次出人意料地上升。首先,隨著企業爭奪成長緩慢的潛在員工群體,遠距工作可能會變得更加棘手或更分散。儘管各大公司都在推動“重返辦公室”,但在過去的一年裡,部分或全部時間遠程辦公的員工比例有所上升雖然在各個人口群體中都有廣泛的增長,但女性在遠程工作方面的成長更為明顯。在遠距辦公帶來靈活性的同時,處於黃金工作年齡(25-54歲)的女性,尤其是有年幼孩子的女性的LFPR也出現了大幅反彈。此外,越來越多的婦女接受高等教育、推遲結婚、推遲開始家庭和減少子女總數的趨勢持續下去,也可能支持婦女勞動參與率的進一步長期上升。

壯年男性的LFPR在這個週期也出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彈,並且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首次超過了前一個週期的峰值(圖11)。就業市場的整體強勁,以及建築業、製造業和採礦業等對經濟週期更為敏感、男性占主導地位的行業的就業彈性,推動了經濟復甦。對基礎設施支出的財政支持,如《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 Jobs Act)和《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 Science Act),私部門降低供應鏈風險、使生產更貼近美國市場的努力,以及住房的結構性短缺,都可能透過對男性主導產業的支持,幫助壯年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攀升。

老年工人的勞動參與率也可能有進一步攀升的空間。與年輕工人相比,年齡較大的工人在退出後不太可能重新進入勞動市場,這導致了本輪經濟週期的緩慢和不完全復甦(圖12)。但是,如果沒有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獨特衝擊,退休年齡勞工退出就業市場,這群人的參與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因為退出率較低。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所佔比例的下降,壽命的延長,以及幾十年來退休計劃從固定福利轉向固定繳款的趨勢,可能導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退休年齡”工人參與率上升趨勢的恢復。老年工人的勞動參與率也可能有進一步攀升的空間。

最後,比目前預測的更持久的移民也可能有助於產生高於CBO基線的LFPR。外國出生的工人更傾向於進入勞動市場。在過去一年中,外國出生人口與本地出生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差距擴大至4個百分點以上(圖13)。外國出生工人的LFPR較高源自於人口比本地人口年輕,59%的外國出生人口處於25-54歲的「黃金」工作年齡,而本地出生人口的比例為46%。

勞動參與率的下行風險

然而,我們也有理由對未來的勞動參與率保持謹慎。雖然自大流行以來,男性和女性的壯年參與率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恢復,但這一速度在過去一年中失去了動力,並突顯出進一步的增長可能更難實現。遠距工作支持了勞動參與率的反彈,但為了使其對參與率水準的提升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反覆出現的基礎上提高LFPR,遠距工作需要繼續普及。這可能很困難,因為大多數公司已經被迫嘗試遠距工作,這表明,在雇主比2021-2022年的招聘狂潮更有影響力的勞動力市場,遠距工作的進一步普及可能會更加漸進,甚至可能逆轉。

還有一種風險是,外國出生工人的湧入帶來的參與率的提高,其消退速度比預期的要快。這可能是由於邊境兩側的政策變化,或國內和/或國外經濟狀況的變化,減少了外國出生的工人前往美國的「推動」和「拉動」因素。

更普遍的是,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市場迅速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並為工人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勞動力可以被吸引過來。相對於國會預算辦公室2014年的基準,過去10年的勞動參與率優於預期,這是因為黃金年齡工人終於開始從金融危機中反彈。 2014年,黃金年齡工人的勞動參與率仍比全球金融危機前的峰值低2.2個百分點,如果就業機會變得更加充足,這將為經濟復甦提供空間,而如今25-54歲的勞動參與率已經比前一個週期的峰值高出0.3個百分點。

未來十年為解決長期預算赤字而收緊的財政政策,可能進一步阻礙勞動參與率。儘管2018年個人和公司稅有所減少,但圖14所示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巨大差距加大了未來幾年增稅的可能性,以使美國赤字走上更穩定的軌道。如果實現,對勞動收入徵收更高的稅率,在邊際上,會減少一些人選擇工作的小時數,並導致一些人選擇根本不參加勞動力市場。

總而言之,我們懷疑,一旦考慮到該國老化的人口結構,勞動參與率的有利因素就會蓋過不利因素。然而,即使有上行的風險,較高的LFPR對潛在GDP成長的影響可能很小。

勞動的貢獻很重要,但生產力才是秘訣

總的來說,透過更多的移民和更高的勞動參與率實現的更快的人口成長,可能會在未來十年中將潛在的GDP成長率提高0.1-0.3個百分點,相對於2010年代的普遍水準。也就是說,有一些重要的警告。首先,移民潮是否會持續,以及更高的參與率是否會實現,都存在不確定性。其次,潛在的GDP成長率略高於2%,而不是略低於2%,仍將遠低於20世紀下半葉盛行的3%趨勢成長率。第三,要注意的是,這些因素可以促進經濟總量成長,但不一定能促進人均GDP成長。後一項指標最符合一般人生活水準的提升。

當然,這並不是說更快的潛在GDP成長對現實世界沒有影響。例如,更強勁的勞動力供應可能有助於改善聯邦財政前景。由於勞動力成長緩慢,醫療保險和社會安全等強制支出項目支出強勁成長,美國人口老化給聯邦預算帶來了巨大的結構性壓力。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未來10年每年1.0%的勞動成長率將使聯邦政府的債務與GDP比率降低約5個百分點,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基準預測是每年0.6%的勞動成長率。這樣的差異不足以獨自解決美國的長期財政挑戰,但每一點都有幫助,而且更快的勞動力成長不涉及削減福利或增稅等痛苦的政策權衡。

也就是說,勞動生產力的成長最終是導致長期生活水準提高的秘密武器。在第三和第四部分,我們探討了未來十年勞動生產力成長的前景。

分享: 信息推送

本頁面資訊包含前瞻性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充分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該資訊沒有錯誤、錯誤或重大錯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料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所有與投資有關的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您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作者不對本頁連結的資訊負責。

如果文章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到,在撰寫本文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任何股票中都沒有頭寸,也沒有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有業務關係。除了FXStreet,作者沒有收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報酬。

FXStreet和作者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作者對該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適用性不作任何陳述。FXStreet和作者將不承擔任何錯誤,遺漏或任何損失,傷害或損害由此資訊及其顯示或使用引起的。錯誤和遺漏除外。本文作者和FXStreet並非註冊投資顧問,本文內容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最新新聞


最新新聞

推薦內容

通過FXStreet的專家預覽來了解市場走向

通過FXStreet的專家預覽來了解市場走向

用我們的預測調查來達到妳的目標,這是壹種情緒工具,強調了主要市場專家對近期和中期價格的預期。這是壹張獨壹無二的匯率熱點圖,顯示了市場情緒和預期的走向。

外匯預期調查

用最快速的財經日歷來交易這些事件

用最快速的財經日歷來交易這些事件

通過查看我們的經濟日歷來了解外匯市場的動態——從當前的經濟事件到經濟指標——我們涵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個事件。

財經日歷

使用FXStreet的交互式圖表來跟隨市場

使用FXStreet的交互式圖表來跟隨市場

明智地使用我們的互動圖表,它超過1500資產,銀行間利率,和廣泛的歷史數據。它是壹個必須使用的在線專業工具,為您提供壹個前沿的實時平臺,完全可自己設置且免費。

行情圖表

用技術融合指標發現關鍵交易水平

用技術融合指標發現關鍵交易水平

用它也能改進您的入場和出場點。它能檢測移動平均線、斐波納契或樞軸點等幾個技術指標的擁擠程度,並重點使用這些指標作為多種策略的基礎

技術融合指標

先來看看FXStreet的報價表格

先來看看FXStreet的報價表格

不要浪費時間去比較許多仲介機構的匯價。所有的資訊都在一個地方——就在這裡。利用我們對不同市場(包括外匯、大宗商品和股票交易所)超過1600項資產的即時銀行間報價表格。

更多的資訊

主要貨幣對

經濟指標

次要貨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