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加拿大7月失業率將進一步上升
- 就業市場進一步降溫可能支持加央行額外降息
- 截止8月,加幣兌美元維持強勁
加拿大統計局將於 8 月 9 日公佈加拿大勞動力調查報告。到目前為止,市場參與者預計該報告將呈現好壞參半的結果,這可能會進一步支持加拿大央行正在進行的寬鬆週期。
繼在6 月降息25個基點之後,加拿大央行在 7 月又將政策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降至 4.50%。在上次會議上,央行表示,如果通膨率繼續朝該行的目標邁進,那麼將為進一步降息敞開大門,同時預計 2025 年下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在 2.0% 的目標附近徘徊。
關於國內勞動市場,加拿大央行在 6 月表示,雖然勞動市場已明顯降溫,但與生產力成長相比,薪資成長仍然較高。
加拿大統計局報告稱,6 月份就業人數減少0.14萬個,停止了連續兩個月的增長,而失業率則連續第三個月上升至 6.4%。
對於另一個關鍵經濟指標,加拿大央行目前認為加拿大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在2024 年成長1.2%(原為1.5%),同時預期第一季GDP 年化成長率為1.7%,第二季為1.5%,第三季為2.8%。
我們對加拿大下一次失業率有何預期?
人們仍在關注即將公佈的加拿大勞動市場報告,尤其是薪資通膨數據,這可能會影響加拿大央行是否繼續降息的決定。
市場參與者一致預計,加拿大 7 月的失業率將從 6 月的 6.4% 微升至 6.5%。此外,投資者預測7月經濟將增加近 2.7 萬個工作崗位,6月減少0.14萬。值得注意的是,代表薪資通膨的平均時薪在 6 月連續第二次上漲,漲幅為 5.2%,而5 月的漲幅為 4.8%。
8 月 7 日公佈的加拿大央行 7 月會議紀錄顯示,在上個月決定降息之前,官員曾表示擔心 2025 年和 2026 年的消費支出可能會大大低於預期。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的分析師指出:"我們預計 7 月份就業人數將因服務業招聘反彈而增加 3 萬人,但這不足以阻止失業率攀升 0.1 個百分點至 6.5%。更多的勞動市場鬆弛應增加加拿大央行對通膨/薪資壓力將繼續緩解的信心,但薪資成長仍將過高,即使下降 0.5 個百分點至 5.1%,加拿大央行也不會感到寬慰"。
加拿大 7 月失業率何時公佈,對美元/加幣有何影響?
加拿大 7 月失業率以及勞動力調查將於北京時間週五20:30 公佈。
勞動市場進一步降溫將為加拿大央行在下次會議上降低利率敞開大門,同時對加幣造成一定的拋售壓力。這有利於美元/加元在本月強勢回調後出現反轉。
美元/加幣在 7 月中旬左右開始反彈,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首次衝高至 1.3950 區域。然而,此後加幣成功收復了部分失地,並開始重拾上行勢頭,促使美元/加元在本週早些時候大幅回撤至 1.3700 低點,該區域也毗鄰 55日SMA均線。
FXStreet 資深分析師Pablo Piovano 認為,短期內匯價不應排除進一步回檔的可能,預計現貨價格將在55 天和100 日均線(分別為1.3714 和1.3689)處遇到臨時支撐,然後是更重要的200 日SMA均線(1.3601)。後者鞏固了 7 月的低點 1.3584(7 月 11 日),目前充當強勁支撐。
如果多頭重新佔上風,Pablo 補充說,美元/加元的近期目標是 2024 年的頂部 1.3946(8 月 6 日),然後為1.4000的關口。
經濟指標
加拿大失業率
加拿大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公佈的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失業人數與總勞動人口數之比。它是加拿大經濟發展的先行指標。如果失業率上升,表示加拿大勞工市場疲軟,因而會拖累加拿大經濟的發展。因此,如公佈的失業率下降將利好或可看漲加元,反之如失業率上升將利淡或可看跌加元。
本頁面資訊包含前瞻性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充分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該資訊沒有錯誤、錯誤或重大錯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料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所有與投資有關的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您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作者不對本頁連結的資訊負責。
如果文章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到,在撰寫本文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任何股票中都沒有頭寸,也沒有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有業務關係。除了FXStreet,作者沒有收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報酬。
FXStreet和作者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作者對該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適用性不作任何陳述。FXStreet和作者將不承擔任何錯誤,遺漏或任何損失,傷害或損害由此資訊及其顯示或使用引起的。錯誤和遺漏除外。本文作者和FXStreet並非註冊投資顧問,本文內容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