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在目前的經濟週期中,企業在智慧財產權產品上的支出比其他任何類別的資本支出都要多,這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高科技工廠的建設熱潮和資訊處理設備支出的激增,這為未來的生產力成長打開了大門。
資本支出比你想像的還要強
冒著陳述顯而易見的風險: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企業的支出也會增加。然而,儘管公司董事會對該花多少錢、該把這些錢分配到哪裡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但企業支出卻相當穩定。從上世紀40年代的數據來看,無論經濟繁榮或蕭條,企業每年的支出通常佔GDP的10%到15%。整個第二季度,支出正好在這個區間的中間(圖1)。
近年來,資本支出實際上以相當穩定的速度成長。這可能令人意外,因為ISM製造業指數近兩年來一直顯示萎縮,製造業生產或多或少停滯不前,耐久財訂單持平。當小企業被問及他們的資本投資計畫時,他們很少像今天這樣悲觀。然而,儘管背景黯淡,自大流行以來,商業固定投資(簡稱BFI)一直在持續成長,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接近5%。
人們可以原諒這裡沒有看到任何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發生,但隱藏在這表面的樸素背後,一些真正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它有可能提高未來的生產力。這是巨大的,因為生產力是提高生活水平和提高實際收入的門戶,而實際收入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消費,同時幫助企業提高利潤。更多的利潤意味著更多的錢用於未來的商業支出,如果運氣好的話,一個良性循環就會形成。生產力是超級生長血清。
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那麼,當前單調乏味的企業支出水準究竟是如何釋放生產力的呢?簡而言之,企業支出的構成已經悄悄發生了變革。 「資本支出」一詞過去常常讓人聯想到重型機械和設備。這正被生成式人工智慧和軟體所取代。
在19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超過一半的公司資本預算都花在了設備上。但在設備支出所佔比例連續20年呈現下降趨勢,而智慧財產權產品支出連續20年呈現上升趨勢之後,排名發生了變化。知識產權支出現在佔據了商業投資的最大份額。
曾經是企業衡量投資金額的事後考慮,如今已成為主要的投資來源。近年來,這些將重點轉向軟體而非實體資本的做法,拖累了設備採購,並削弱了整體製造業活動。
知識嚴謹
智慧財產權產品(IPP)指的是企業在軟體、研發以及娛樂、文學和藝術原創上的支出。它不僅是當今最大的投資支出類別,而且幾乎佔了當前週期的所有成長。
如圖3所示,IPP支出在過去五年中成長了30%以上。與此同時,設備支出幾乎沒有成長。設備支出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才轉為正數,此後基本上持平。事實上,唯一出現大幅成長的主要設備支出類型是資訊處理設備。如果不考慮這個類別,設備支出仍將比今天大流行前的水平低近2%。這種更具試探性的支出軌跡,與人們在經濟成長乏力或近期製造業指標發出明顯衰退警告的情況下可能預期的一致。
儘管設備支出有所放緩,但由於IPP支出的成長抵消了疲軟,BFI的整體成長仍然強勁。從BFI的年度成長來看,IPP支出對總投資的貢獻最大,不僅在近年來,而且在疫情爆發前也是如此(圖4)。也就是說,儘管最近出現了對自動化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這些技術可能會支援當前的需求,但企業在一段時間內一直在優先考慮智慧財產權支出。
但即使與其他週期相比,這次的成長仍然過大。圖5描繪了過去幾次經濟衰退前後的IPP支出狀況,顯而易見的是,目前的支出是自90年代中期科技支出熱潮以來最快的。即使IPP支出在大流行之前獲得動力,最近的成長也得到了加速。
特別是今天,公司在軟體上的花費越來越多。截至第二季度,軟體支出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近60%,這使其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結構支出的整體商業固定投資支出的主要類別(圖6)。我們之前詳細介紹了製造業建設支出的巨大增長,特別是由電腦和高科技電子設備的擴建推動。但軟體支出的巨大成長也很引人注目,因為它目前的成長速度是非住宅投資的下兩個組成部分(研發支出和資訊處理設備支出)的三倍多。近年來,軟體投資的激增也使其超過研發,成為智慧財產權的最大份額。
強勁的軟體投資是人工智慧應用將反映在經濟統計數據中的早期方式之一。它也可能最終有助於提高生產力成長,這是我們今年稍早在潛在成長系列中深入研究的主題。一個經濟體的生產力有許多決定因素,資本累積的增加是一個因素。最終仍不確定需要多少硬體和軟體投資來支援人工智慧轉型。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看到軟體投資的持續加速,它最終可能導致生產力的提高,特別是如果與對資訊處理設備的強勁需求相結合的話。
儘管IPP穩定成長,第二季設備支出大幅成長,但我們仍然認為,目前的整體資本支出環境仍然不利,2025年之前的條件可能會限制投資。企業不僅仍面臨高昂的融資成本和嚴格的貸款標準,而且還面臨不確定的美國總統大選,這可能會決定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關鍵的商業利益和折舊條款,這些條款將在2025年底完全失效。儘管如此,已經花在軟體尤其是智慧財產權產品上的錢,已經為未來生產力的潛在成長埋下了種子。
軟體投資為生產力帶來上行風險
資本預算正越來越多地轉向高科技的未來。這不僅體現在智慧財產權產品支出的增加上,也體現在高科技設施建設熱潮和資訊處理設備支出的增加。企業在分配資金時優先考慮軟體投資,而不是實體資本,即使在其他領域成長放緩甚至直接削減支出的情況下,也要維持投資支出。不能保證這種以科技為重點的支出會引發生產力的激增,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將有利於經濟成長。生產力可以提高生活水準和實際收入,從而刺激消費和提高利潤。
本頁面資訊包含前瞻性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充分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該資訊沒有錯誤、錯誤或重大錯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料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所有與投資有關的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您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作者不對本頁連結的資訊負責。
如果文章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到,在撰寫本文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任何股票中都沒有頭寸,也沒有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有業務關係。除了FXStreet,作者沒有收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報酬。
FXStreet和作者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作者對該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適用性不作任何陳述。FXStreet和作者將不承擔任何錯誤,遺漏或任何損失,傷害或損害由此資訊及其顯示或使用引起的。錯誤和遺漏除外。本文作者和FXStreet並非註冊投資顧問,本文內容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