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週三報告稱,中國財政部將於 10 月 12 日推出 2 兆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計劃。
宣布財政刺激措施將是為了支持經濟成長,從而實現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5%的目標。
財政部正在考慮發行價值 2 兆元(2,834.3 億美元)的特別債券。
市場反應
受上述消息影響,澳元兌美元收窄跌幅,報 0.6740,日內仍下跌 0.08%。
澳幣常見問題
哪些關鍵因素推動澳幣走勢?
澳幣 (AUD)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澳洲儲備銀行 (RBA) 設定的利率水準。由於澳洲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其最大出口產品鐵礦石的價格。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也是一個因素,澳洲的通貨膨脹、成長率和貿易平衡也是因素之一。市場情緒——無論投資者是承擔更多風險資產(風險偏好)還是尋求避險資產(風險規避)——也是一個因素,風險偏好對澳幣有利。
澳洲儲備銀行的決定如何影響澳幣?
澳洲儲備銀行 (RBA) 透過設定澳洲銀行可以相互借貸的利率水準來影響澳元 (AUD)。這會影響整個經濟的利率水準。 RBA 的主要目標是透過上調或下調利率來維持 2-3% 的穩定通膨率。與其他主要央行相比,較高的利率支持澳元,而較低的利率則相反。澳洲央行也可以使用量化寬鬆和緊縮政策來影響信貸條件,前者對澳元不利,後者對澳元有利。
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如何影響澳幣?
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對澳元 (AUD) 的價值有重大影響。當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時,它會從澳洲購買更多的原材料、商品和服務,從而提升對澳元的需求,並推高其價值。當中國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時,情況則相反。因此,中國成長數據的正面或負面意外往往會直接影響澳元及其貨幣對。
鐵礦石價格如何影響澳幣?
鐵礦石是澳洲最大的出口產品,根據 2021 年的數據,每年出口額為 1,180 億美元,中國是其主要目的地。因此,鐵礦石的價格可以成為澳元的驅動因素。一般來說,如果鐵礦石價格上漲,澳元也會上漲,因為貨幣的總需求增加。如果鐵礦石價格下跌,情況則相反。鐵礦石價格上漲也往往導致澳洲貿易收支為正的可能性更大,這對澳元也有利。
貿易收支如何影響澳幣?
貿易收支是一個國家從出口中賺取的錢與其進口支付的錢之間的差額,是另一個可能影響澳元價值的因素。如果澳洲生產備受追捧的出口產品,那麼其貨幣將純粹從外國買家尋求購買其出口產品而產生的過剩需求中升值,而不是其購買進口產品的支出。因此,正的淨貿易差額會使澳元走強,如果貿易差額為負,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本頁面資訊包含前瞻性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充分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該資訊沒有錯誤、錯誤或重大錯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料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所有與投資有關的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您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作者不對本頁連結的資訊負責。
如果文章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到,在撰寫本文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任何股票中都沒有頭寸,也沒有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有業務關係。除了FXStreet,作者沒有收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報酬。
FXStreet和作者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作者對該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適用性不作任何陳述。FXStreet和作者將不承擔任何錯誤,遺漏或任何損失,傷害或損害由此資訊及其顯示或使用引起的。錯誤和遺漏除外。本文作者和FXStreet並非註冊投資顧問,本文內容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最新新聞
推薦內容

歐元/美元在1.1750附近遇到日內阻力
歐元/美元的日內回調似乎在週四於1.1750區域遇到了一些不錯的支撐。該貨幣對的額外賣壓出現在美國美元顯著回升的背景下。事實上,美元的進一步上漲是對每週失業救濟申請數據的強勁表現的反應,並且似乎進一步受到美國各類收益率上行動能的強化。

英鎊/美元在1.3540附近持續受到賣壓
英鎊/美元在週四延續其修正,向1.3540區域或多日低點加速移動,始終在強勁美元的背景下。同時,投資者在英國央行今日早些時候的會議上保持冷漠,該會議的穩定手法早已被廣泛預期。貨幣政策委員會再次以7-2的投票結果決定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黃金從接近$3,630的低點反彈
黃金在週四仍然承壓,儘管它現在設法從每盎司3,630美元附近的多日低點中恢復一些平衡並反彈。這種黃金的顯著回調是對進一步獲利了結、美國美元在聯邦儲備會議後的反彈持續,以及美國各類收益率上升的回應。

萊特幣持有者的獲利了結活動達到三個月來的高點
在周四撰寫時,萊特幣穩定在約85美元,迄今為止本週已回升6%。鏈上數據顯示,LTC出現早期看跌信號,因為持有者的獲利了結活動達到三個月來的高點,且沉睡錢包的活動增加,顯示出日益增長的賣壓。